返回

大河守望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一九五章 韩家老爹的葬礼(三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寒阳西坠夜幕即将降临,这时黑蛋和牛壮的几个要好弟兄,各提着一串儿锡箔纸钱做的银子冥钱前来祭奠老人。

    黑蛋见到荷花儿急切切地问道:“你在这儿守灵谁给根儿送饭哇?”

    荷花儿答道:“我已拜托给邻居大嫂啦,你不要担心。”

    在灵棚烧过冥钱的几位弟兄走了以后,黑蛋执意留了下来,要为老人守灵熬夜。

    荷花儿劝道:“老娘孤身一人在家,谁来照顾?你还是回去吧!再说你老弟也不必在这儿熬夜受罪。”接着荷花儿话中有话十分婉转地说道,“按规矩……按规矩这里都是至亲守灵,你还是别在这儿熬夜了。”

    黑蛋大声犟起脖子说道:“啥规矩不规矩的……俺与牛壮是好弟兄,他的岳父就是俺的岳父,牛哥不在,俺替牛哥为老岳父守灵是应该的!”

    灵棚里很多亲属不认识黑蛋,听到黑蛋说这一番话,又看到荷花儿她两人说话亲切随便的样子,误认为是荷花儿新找的女婿,都七嘴八舌地说:

    “女婿给岳父守灵很应该哇!”

    “按规矩女婿是应该在这儿守灵的。”

    “女婿坚持为老岳父守灵是懂得孝道喔!”

    这时荷花儿的那位大嫂蹲在灵柩旁阴阳怪气儿地嘲讽道:“还装啥正经哩……整天把牛壮挂在嘴上,可背地里就忍不住啦!”

    荷花儿布满泪痕的苍白脸色一下变了模样,黑蛋在灵棚门口离得较远,没听清楚大家的议论,荷花儿忍了忍心中的怨气,认为在老人的灵柩旁不应再与老大媳妇儿闹架,就走近黑蛋几步和风细雨地对黑蛋说道:“好兄弟还是回去吧,你的心意嫂子心领啦!夜里守灵的都是本家的人和至亲,按老规矩你或许不应该在这儿守灵,不然会闹出笑话的。”

    “哎……嫂子!你说的是哪朝哪代的规矩?咋着来守灵就成了闹笑话?!俺咋想不明白!”黑蛋竟然大声吆喝起来。

    这时灵棚里破天荒地地传出一阵哄笑,荷花儿扑通一下跪在黑蛋的面前伤心加委屈地大哭起来:“俺的好兄弟呀……嫂子求你啦……你快回去吧……”

    黑蛋吓得拔腿就跑,边跑嘴里边咕哝道:“办丧事儿比办喜事古怪多啦!人都哭成了疯子!”

    这时灵棚前围坐在一张破木桌旁的响器班儿,用民族乐器唢呐吹奏起了催人泪下的哭丧调,吹奏起民间传统的“哭死人儿”的悲情老段子……唢呐这种“哭死人儿”的悲伤调子,几乎能把活人儿哭死。

    “哇哇哇……死啦……死啦……死啦……哇哇哇……死啦死啦……”唢呐吹出阵阵悲哀的哭声……这种乐器的恸哭比孝子的恸哭更动情更能感人肺腑,更能感染和触动孝子们悲伤的心灵。司锣手在唢呐恸哭的节点儿上“咣”地使劲儿猛敲一下铜锣,把灵棚里的悲伤空气陡然震荡起来。灵棚里随着唢呐的悲伤调子涌起一阵又一阵恸哭的悲声……有的孝子哭得捶胸顿足眼泪与鼻涕横流,有的孝子哭得上气儿不接下气儿仍然张着大嘴继续号啕恸哭,有的孝子哭得死去活来、趴在脏乱的麦秸上好似要断气儿了一样。

    黑夜里,仿佛这条大街变成了恐怖可怕的阴间。开始乡亲们还颇有兴趣地或近或远围着灵棚,津津有味地享受悲情的熏陶。慢慢地乡亲们被熏陶得受不了啦,悲伤的气味儿使他们难受起来,他们开始被感染得眼里掉出泪滴儿……灵棚里天昏地暗的哭声与唢呐高高低低的悲鸣,使寒夜更加寒冷,寒冷使他们更加心寒。围观的百姓莫名其妙惶恐起来,似乎鬼魂就要从棺材里飘了出来,于是都陆陆续续缩着脖子、装着一肚子悲伤回去睡觉了。

    老人去世已经三天了,按照老规矩停灵守孝应该是七天七夜,以表示族人对逝者的尊重。但老人去世的太不是时候,眼看就要快过大年了,总不能在过大年的时候办丧事出殡吧?!要不然就得“闷丧”(就是把老人的遗体用被子盖着闷在家里),等过完大年再为老人发丧出殡。根据这种特殊情况韩家族人经过一番讨论,决定停灵三天就为老人送殡入土。

    乡亲们络绎不绝地前来吊丧、来上祭礼。富裕的人家拿几个铜子儿,贫穷的人家提一些油炸的薄脆及一些蒸馍之类的食品,很多是掂一串儿锡箔纸钱,但至亲好友也有上银圆重礼的。无论是上钱物食品和锡箔幂钱,统统都被坐在礼桌旁捏着毛笔的老先生记录在礼单上。这礼单是要主家保存的也是有用处的,以后哪家老人去世,好翻阅礼单的记载,送去相应的祭品和礼钱。这次荷花儿老爹去世,很多人家就是看了存放多年的礼单上的记载来上相应的礼钱祭品。

    “活菩萨”老郎中是让他的儿子来祭奠了老人,送的祭礼不轻不重放下了几个大铜圆儿。几天的祭奠时间里,没看到甄保长和王大财主家里来人祭奠上供。按照乡俗丧事儿祭奠供礼是不记以往恩怨的,很可能是他们觉得自家的身份不一般吧,也可能是他们的老人去世,荷花儿姓韩的娘家人儿没去祭奠上礼吧,谁知道呢?无从得知。祭奠礼上所收的银钱,都归丧事儿的老总安排花费在老人的丧事儿上,一般都是到最后花光花净一个铜板也不剩,主家按

第一九五章 韩家老爹的葬礼(三)(1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